
协会动态
来源:本站 | 发布日期: 2023-10-26 14:46:38 | 浏览量:361334
10月25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第二届先进负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在广东东莞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旨在为负极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负极材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材料生产企业、电池企业、设备厂商及学术界的代表共计300多人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福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丹东百特、广州鹏辉、松山湖、创普斯等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近20位专家学者作会议报告。
魏飞教授对硅基负极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现状等进行了讲解,并详细介绍了流化床法制备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与原理。
刘洪波教授在概述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基础上,阐述石墨负极材料的技术与市场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着重分析石墨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侯东瑞在报告中从光学参数的选择、样品的分散与制备、仪器保养与维护、数据质量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激光粒度仪检测电池负极材料粒度,并对其要点进行了综合解析。
宋怀河教授在总结目前炭负极材料结构与其电化学储锂性能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锂离子电池的不同性能要求开展的石墨负极改性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表面包覆、二次造粒、特殊结构人造石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施志聪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亲锂纳米改性的集流体的复合锂电极的设计、制备、性能、反应机理、表面保护及电池应用。
苏方远研究员结合研究团队在生物质、煤、沥青等前驱体制备各种电化学储能炭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阐述硬炭、软炭、多孔炭、人造石墨等的研发进展及所面临的科学及技术问题,展望了储能炭材料的发展方向。
潘家鸿教授在报告中对钛基氧化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对钛基氧化物的电化学储能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张贵萍副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长循环新型储能电池用的石墨负极材料,主要以各向同性普通焦为原料,通过低温石墨化以及比表面积、粒径、造粒和容量的控制,实现长循环性能。
张波研究员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硅碳负极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开发现状,并对硅碳负极材料中纳米硅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最后对硅碳负极的不同工艺路线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硅碳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史发年教授在报告中对新型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四个改性案例介绍了新型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改性与电化学性能。
金周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碳包覆锡纳米线负极材料、碳包覆锡纳米线嵌硅负极材料的研究及低成本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的研发。
洪若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甲烷裂解的常用方法制备石墨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甲烷裂化大规模生产石墨烯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对其团队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览现场精彩瞬间
本次论坛期间,负极材料相关的近40家企业现场展示了他们的优质产品,参会代表们参观了企业展台,并与企业界精英、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第一天的会议顺利结束。明天会议,精彩继续~